當前位置: 資訊> 慢工細活 馬鈴薯播種機緣何受歡迎?
慢工細活 馬鈴薯播種機緣何受歡迎?
作為我國第五大糧食作物,馬鈴薯已在全國大部分區(qū)域廣泛種植。不過,由于馬鈴薯種類繁多,種植機械也多種多樣,機械化種植的推廣并不容易。東北農業(yè)大學研究員、國家馬鈴薯產業(yè)體系機械崗位專家呂金慶介紹,東北、內蒙古地區(qū)的馬鈴薯多為一年一種,機具以2行、4行的大型播種機為主;山東、河南等黃河流域地區(qū)則是一年兩種,機具以中小型為主;而在南方山區(qū)丘陵,馬鈴薯栽培機械化水平幾乎為零。
提起馬鈴薯播種機,不少農民有這樣的印象——慢工、細活,作業(yè)效率有點低,但作業(yè)效果還是令人滿意的。
一天只播20畝也值
從初春至今都是馬鈴薯種植的季節(jié),但不同地區(qū),播種時間差別卻很大。山東省青島市凱玉農機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王玉芹說,從今年正月十三,她就帶著社員們開始播種馬鈴薯,此時,東北平原的土地尚在沉睡。
王玉芹一年中假日只有過年這幾天,然而,這幾天假日對她來說再寶貴,她也不得不將組織社員們播種馬鈴薯提上日程。因為從正月開始,馬鈴薯播種的**佳時間僅有一至兩周。除了馬鈴薯播種時間緊、農藝要求高外,合作社的馬鈴薯播種機一天只能作業(yè)20畝地,兩臺播種機一起下地作業(yè),要播完500畝土地,也需要差不多兩周的時間。
雖然在作業(yè)效率上有些不盡如人意,但是王玉芹還是給了合作社的馬鈴薯種植機不少溢美之詞。“你們年輕人哪里知道過去我們人工種土豆的辛苦啊!”王玉芹說,“單不說施肥和鋪膜,就只是把種薯種在地里,一天下來人累得頭暈眼花也種不到20畝地。而現在,兩臺播種機只需要配5個人,一天下來就能作業(yè)40畝,現在雇人這么貴,整體算下來還是挺劃算的。”
凱玉農機專業(yè)合作社所用的馬鈴薯種植機是兩行半自動種植機,一次性可以完成播種、施肥、鋪膜等全部播種工序,同時還省下了施肥和鋪膜作業(yè)機具的錢。因此,雖然王玉芹和合作社社員們也渴望能見到作業(yè)效率更高的馬鈴薯播種機,但是有手上這兩臺機器做保障,已經給合作社節(jié)省了不少工序和成本,總體令人滿意。
期待氣吸式播種機
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榮旗福農農機服務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田士強覺得,自己對馬鈴薯種植機具的看法雖然不能代表整個內蒙古地區(qū),但還是能反映一部分薯農的看法。種植了300畝馬鈴薯的田士強,今年5月才能開始著手種植。他一邊關注著今年馬鈴薯市場的行情,一邊琢磨著合作社現有的一臺馬鈴薯播種機是否應當更新換代。田志強坦言,合作社現在用的這臺馬鈴薯播種機是當地一家小廠生產的,工藝上模仿的是國內某知名企業(yè)。不過,他買這臺播種機卻不是為圖便宜,而是這家小廠根據當地馬鈴薯栽培的農藝特點,對播種機進行了一些“微調”。他說,這幾年,當地不少田塊馬鈴薯種植從過去的65厘米小壟距改成了85厘米大壟雙行,但一些大廠家生產的馬鈴薯播種機不太適應大壟雙行播種,作業(yè)前還需廠家派人來進行調試,麻煩不說,效果也不太好,于是,當地很多農民都選擇購買這家小廠的產品。
和王玉芹一樣,田士強也希望馬鈴薯播種機能有更高的工作效率。目前,田士強的馬鈴薯播種機一天能作業(yè)60畝,以他現在的種植面積來說,這樣的工作效率尚能接受,但對一些馬鈴薯種植面積較大的農機合作社,一天60畝的效率就有點低。出于種種原因,薯農和合作社想要添置馬鈴薯播種機也并不容易。“現在馬鈴薯價格很不穩(wěn)定,不少薯農和合作社不愿意在馬鈴薯機具上投入過多資金,怕賠錢。”田士強說,“如果市場上能銷售穩(wěn)定性更好、效率更高、價格又比較合理的馬鈴薯播種機,對薯農來說就比較利好。”
由于一直關注著馬鈴薯機具的發(fā)展,田士強對馬鈴薯機具的技術類型也有所了解:“目前國內市場上大多數馬鈴薯種植機都是舀勺式投薯,而國外已經有氣吸式排種原理的馬鈴薯播種機,據說工作效率更高,不知道國內什么時候才能推廣這種機具。”
舀勺式是主流氣吸式是方向
針對一些農民提出的問題,呂金慶介紹,影響馬鈴薯作業(yè)效率的除了機具本身之外,地塊較小、壟距、拖拉機配套等也很關鍵。同時,像山東等雙季作業(yè)區(qū),出產的馬鈴薯多為菜薯,從播種到收獲對作業(yè)質量要求很高。因此,農民往往寧可選擇作業(yè)效率低的機具,也要保證作業(yè)質量。同時,內蒙古等北方單季作業(yè)區(qū),不少地方壟距差別等農藝問題確實存在,不過呂金慶表示,當前北方一季作業(yè)區(qū)75—80厘米、85—90厘米的壟距調整問題已經解決。
據了解,目前國內馬鈴薯播種機幾乎都采用舀勺式播種。舀勺式播種漏種率較低,又**大限度避免了種薯間病菌的傳播,因而在技術未達到很高水平時較為得到市場青睞。對于一些農民所期望的氣吸式播種方式,呂金慶表示,氣吸式播種是未來馬鈴薯播種的發(fā)展方向,不過目前在國內尚處于試驗階段,各方面仍不夠成熟,常有漏播和重播現象。“這種播種方式在國際上也剛剛出現兩三年。”呂金慶說。
在馬鈴薯機具生產方面,一些規(guī)模較大的企業(yè)把目光仍放在北方單季作業(yè)區(qū),這使得中原雙季作業(yè)區(qū)的小型機具仍多為小廠家生產,技術、質量上相對較弱。同時,近幾年馬鈴薯的量產“大戶”西南地區(qū),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水平卻幾乎為零。呂金慶表示,從今年開始,馬鈴薯國家產業(yè)體系將在現有機具研發(fā)的基礎上,加大對西南地區(qū)馬鈴薯從耕種到收獲環(huán)節(jié)的機械化研究。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