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田間地頭的“農業(yè)機器人”
田間地頭的“農業(yè)機器人”
隨著農業(yè)現(xiàn)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機器換人”已成為一種趨勢。一些地方已經出現(xiàn)了用農業(yè)機器人來代替人力進行農業(yè)生產,有些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相比人類,機器人具有勞作成本低,標準化程度高的優(yōu)勢。本期我們帶您一起了解這些——
會收棉花的機器人
南京農業(yè)大學工學院副教授王玲所在的團隊研發(fā)出一種機器人,不僅可以采摘棉花,還能迅速、準確地判斷出籽棉的品級。
對農民來說,收棉花是一件苦差事。而且人工采棉耗費的成本相當大,所投入的勞動力約占整個生產過程的50%。例如,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種植700萬畝棉花,每年付出拾花采摘費近4億元。
王玲和團隊研制的這種機器人在采摘前就知道,哪片地里的棉花質量好,哪片地里的棉花質量差,從而避免重復或無謂勞動。而在種植時,只需讓棉花植株的種植間距滿足機器人的寬度,棉田留予一定的條寬來滿足采摘機械手的工作幅寬。
會種菜的機器人
在“壽光蔬菜博覽會”上,由壽光科技人員自主研發(fā)的智能機器人穿梭于菜架中,采摘、管理動作精準流暢,讓游客在零距離接觸中感受智能化種植帶來的便捷和高效。
據(jù)了解,這幾種機器人的能源系統(tǒng)是利用太陽能電池板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通過變壓變頻用蓄電池將電能存儲起來。當機器人電量不足時,自動搜索充電地點,自動完成充電對接。當機器人充電完畢后,再繼續(xù)執(zhí)行上次未完成的任務。
會噴霧打藥的機器人
這是一臺三四人高的龐然大物,其綠色外殼造型特異酷似科幻影視作品中的“外星人”,它其實是北京一家植保公司與意大利、西班牙合作生產的噴霧機。
據(jù)了解,發(fā)生玉米粘蟲災害時,農民大概以每人150元/天的價格雇人打藥,仍雇不到足夠的人手。而玉米成熟時秸稈高度一般都接近兩米,普通的懸掛式噴桿噴霧機根本下不去地,農民只能看著干著急。而這種“外星機器人”可自由調節(jié)行距和高度,其獨特的設計可輕松進入各種高度作物的田地,不會對作物造成損傷。
懂嫁接的機器人
嫁接機器人由中國農業(yè)大學工學院農業(yè)機器人實驗室負責人張鐵中教授研制成功,機器人分為穗木供苗系統(tǒng)、砧木供苗系統(tǒng)、切削和結合、固定部分。
張鐵中將演示的黃瓜苗和南瓜苗分別放在穗木、砧木供苗處,只需一步,機器瞬間完成了精確定位、抓取切苗、接合固定等多步操作。從放苗到嫁接成功,整個過程也不過幾秒鐘的時間。
這臺通用型蔬菜嫁接機器人一小時至少完成400株,實驗室的另外一臺更加先進的雙向高速蔬菜嫁接機器人一小時可以完成800株,是人工作業(yè)的6到7倍。同時,機器人嫁接苗的成活率高達95%。
分揀果實的機器人
在農業(yè)生產中,將各種果實分揀歸類是一項必不可少的農活,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
英國一家農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一種結構堅固耐用、操作簡便的果實分揀機器人,從而使果實的分揀實現(xiàn)了自動化。
它采用光電圖像辨別和提升分揀機械組合裝置,可以在潮濕和泥濘的環(huán)境里干活,它能把大個西紅柿和小粒櫻桃加以區(qū)別,然后分揀裝運,也能將不同大小的土豆分類,并且不會擦傷果實的外皮。
- 暫無評論